從五中全會公報11個“關鍵表述”觀國企走向
---五中全會公報的國企解讀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29日公布。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五中全會討論制定國民經濟五年規劃(計劃)成為慣例。5年之后,中國將發展到哪一步?15年之后,國企要做什么樣的努力?從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和線索。
這份逾六千字的公報中,確立發展理念、方向思路,還明確了發展的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在十幾個領域作出了全面部署。許多新提法,令人矚目。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時,我們要深思,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現在,梳理出十個“關鍵表述”,以期觀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走向。
——目標和任務發展邁入新境界,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擺在了最前面,國有企業要以現代化國家企業對標,明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體系。公報里有一句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這一大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第一個“全面”相應修改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擺在了最前面的位置上,取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說,十四五”規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的條件前提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其意義非同尋常。
我們在宏觀上還注意,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曾展望了到2035年的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此次的提法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實力,仍然放在首位,是基礎,堅實的綜合國力,是中國的深厚底氣。國有企業首先必須發揮經濟功能,創造市場價值,更好為提高國力而努力。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國有企業應該把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主體任務,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更為重要。全會鮮明提出了發展的“主題主線”和“兩個根本”: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要講,因為重點是結構調整。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讓國有企業真正起到抵御宏觀風險的托底作用。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密切相連的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將是三年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也是核心目標。改革與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這與會議精神是一致的。包括重新厘定央企主責主業,未來國有資本將更多投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推進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十四五”規劃的重中之重,F代化經濟體系還有一個任務,剝離非主責主業的業務 ,實際上是完成兩個剝離: 剝離非主責主業的業務 剝離辦社會職能。這樣一來,使得國企放下包袱,走向市場競爭。
——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有企業應該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做表率。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五中全會決定時論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此次五中全會公報把前半句修改為: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增的“重要”兩字,是十分重要的判斷。另一個新提法,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五中全會召開十多天前的中央黨校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開始用了“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一新提法,F在,寫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上了,“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從“育新機”到“育先機”,強化了要下先手棋、搶抓機遇。
----- 統籌兩個大局,辦好自己的事情。國有企業自己的事情目前就是國企改革要實施三年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不斷強調要胸懷兩個大局、統籌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時,我們要一起深思,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國企改革要通過實施三年行動,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這里提出三方面“要取得明顯成效”。目標體系是已經明確的,這就是自己的事情。
-----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領域,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國有企業 要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上下功夫。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把制造強國擺在第一位,重點體現了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理念。文件中明確提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產業鏈現代化是一個新提法,目前要繼續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這里提出產業鏈現代化,是明確而具體的,是一個新的課題。
——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國有企業要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居其首位。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切實增強國有經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十九屆五中全會繼續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全會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7月,在吉林一汽集團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強調,“必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實現技術自立自強,做強做大民族品牌!泵鎸Α翱ú弊印眴栴},中國科技必當自立自強。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國家創新體系,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到人才創新活力,公報中“創新”一詞出現了十五次。創新什么?全會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國有企業要以創新為突破口,進行大膽充分的激勵,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有更大作為。
-----—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國有企業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外界解讀中國經濟走向的“最新風向標”被寫入公報。全會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領域,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這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必然要求。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國有企業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公報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一表述引人關注!全會在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時更重申,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奈迥旰蟆吧a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到十五年后“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系列部署,公報描繪出綠意盎然的美麗中國。國有企業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 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國有軍工企業要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防范和化解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會提出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要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全面深化改革,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國有企業改革要解決體制、制度、機制三大問題,在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上見到成效。公報提出,“十四五”時期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面再次出現“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兩處講活力,值得重視。國企改革解決三大問題。一個是體制,一個是制度,一個是機制,這三者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是高度吻合的。顯然,我們會想到這些方式方法。例如以“新三樣”(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科技企業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為主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以及建立多軌的國有企業負責人考核體系與薪酬制度;加大激勵機制推進的力度,全面強化市場化的薪酬體系。
-----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國資監管改革與國企改革的同步進行。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提法,使我們想到國資監管改革與國企改革的同步進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果是落在國資、國企兩個層次。國資委發揮“有為政府”作用,不僅將進一步深化職能轉變,優化管資本的方式手段,充分發揮在授權經營、結構調整資本運營、激發所出資企業活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功能作用,而且要有作為,這也要深入研究。
——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國有企業將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這份公報多次提及“開放”。其中,全會提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并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明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從“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再到“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公報中的這些表述成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最新注腳。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五年規劃建議,重在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五年規劃建議通過之后,還要根據建議制定五年規劃綱要,重在規定具體的工作部署。五年前,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后,次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徸h通過“十四五”規劃建議,是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最重要成果。明年即將開啟的“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笆奈濉币巹澖ㄗh將為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勾畫藍圖。明年三月,全國兩會審查批準規劃綱要。相信之后我們將看到的規劃《建議》里,會有更多亮點。 |